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提質增效升級 持續(xù)改善民生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提質增效升級持續(xù)改善民生
本報記者梁薇薇報道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今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兩會的召開,也給中國人民和全世界開放了一個窗口,觀察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格局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下一步將怎么展開。
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份被輿論解讀為“中國改革新程的總綱領”的文件,共計137次提到“改革”一詞?!叭嫔罨母铩币渤蔀榱烁哳l詞,也是下一步政府工作最重要的內容。
改革開放35年之后的今天,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硬骨頭”怎么啃,地方政府如何配合好中央下好改革這盤棋,改革如何落實,期待本次兩會發(fā)出“中國好聲音”。
攻堅,啃好“硬骨頭”
“今年房價會降嗎?”“今年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是怎樣的?”……政協小組會議討論期間,住房問題成為政協委員不斷被問到的關心話題。
全國政協常委、湖北省工商聯主席趙曉勇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提供了兩份在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的發(fā)言材料,其中一份就是關于管好保障房、放開商品房市場的建議。
趙曉勇指出,我國住房剛性需求旺盛,國家高度重視國民基本住房保障,但是,收效甚微。因此,趙曉勇建議,管好一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呼喚國民基本住房保障,以配租、配售、提供租賃補貼等方式為住房困難者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并為保障房建設提供資源配置保障等。
在民生領域,除了住房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教育問題、看病難題、就業(yè)問題、養(yǎng)老問題,也是老百姓的聚焦點所在。
與“錢包”直接相關的稅制改革總能牽動人心,不僅對于普通百姓錢包而言息息相關,對企業(yè)來說,也是如此。減稅已經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
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交通運輸業(yè)和部分現代服務業(yè)開展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以來,截至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今年1月1日起,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yè)納入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yè)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而營改增試點的擴容不僅能夠降低企業(yè)負擔,而且,“營改增倒逼整個財稅體制改革,原來地方百分百份額的營業(yè)稅都改成增值稅后,為消費稅提供了改革空間?!比珖f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記者圍堵采訪時透露,消費稅很可能成為今年稅制改革中“有動作”的稅種。
在民眾關心的個人所得稅改革領域,賈康認為,個稅改革短期之內沒有“動作”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懸殊,對一些帶有明顯奢侈品性質的消費增加稅負是很有必要的。
在經濟領域,新一屆政府履職一年以來,從簡政放權到出臺大氣治理方案,從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到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從擴大營業(yè)稅改增值稅試點、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天然氣價格改革到促進文化創(chuàng)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改革全面深入,接地氣,落實處。
“全面深化改革是五位一體的改革,尤其在經濟方面,這次改革是一個轉型升級的機遇,區(qū)域、產業(yè)、市場和企業(yè)結構的不平衡問題都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完善一些法規(guī)、政策,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孫太利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輿論認為,只有“啃好”縮小收入差距、打破壟斷、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財稅制度改革等“硬骨頭”,才能將改革的最終成果普惠于民。
協同,下好“改革棋”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的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但是,快速的發(fā)展也埋下了隱患,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失衡、投資占GDP的比例過高、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產能過剩等問題層出不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計今年兩會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怎么化解產能過剩。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產能過剩障礙還是在“唯GDP論”的思想上。如果這個思想能夠克服的話,產能過剩的路徑和辦法就出來了。
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唯GDP論”的政績觀讓很多地方政府為了做大GDP,加快上馬投資項目成為地方政府之間政績競爭的手段,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如今地方債務高企的狀況,而且犧牲了環(huán)境,浪費了資源。全國多地,特別是京津冀嚴重的霧霾天氣出現之后,引起了人們的深刻反思。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中央著力下好“全面深化改革”這盤大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順勢而為,主動做出調整。在不久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多數省份下調GDP增長預期目標,降速提質已成為地方共識。
而在機構改革、簡政放權、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等領域,中央的大刀闊斧更是彰顯著改革的思路和決心。其中,尤為矚目的是,從去年3月至本月,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已達362項。僅用一年時間,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完成過半任務。
而這些任務的完成有賴于各地的實踐和探索。在浙江,去年省級行政許可事項減少近40%,非行政許可事項減少的幅度達82%;在河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則被作為今年激活市場主體的抓手;在甘肅,取消注冊資本限制、改實繳為認繳、改年檢為年報都被列為今年繼續(xù)推進的針對非公經濟的改革舉措。
此外,地方無疑是落實和推動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主力軍。以京津冀地區(qū)為例,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城鎮(zhèn)規(guī)劃,要堅持把城鎮(zhèn)化納入京津冀協同發(fā)展格局,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tài),構筑以京津兩個特大城市為核心,石家莊、唐山兩大城市為區(qū)域中心,其他設區(qū)市為支點的層級合理的城鎮(zhèn)體系。
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召開了京津冀協調發(fā)展座談會,并提出了七點要求,其中就包括,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fā)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fā)揮環(huán)渤海地區(qū)經濟合作發(fā)展協調機制的作用。同時,要著力調整優(yōu)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fā)展水平。
“京津冀一體化,可以共同治理空氣污染的問題,有效控制大城市臃腫的問題?!睂O太利指出,改革需要協同發(fā)展,協調發(fā)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防止重復建設,防止產能過剩。
全國兩會的召開,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作為主要參與者的地方政府,在結合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中,還面臨著產能過剩、土地財政等問題,如何轉變工作思路,配合好中央下好“改革”這盤棋,這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新功課。
相關專題:2014兩會:市場闖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鳳凰財經官方微信
財富派
視頻
-
實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數:194353
-
國行版索尼PS4主機開封儀式
播放數:124395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數:173975
-
楊冪代言手游拍廣告曝光素顏臉
播放數:8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