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國完全有條件爭取獨善其身
中國近年逐步顯現(xiàn)的通脹,不是財政透支和濫發(fā)貨幣造成的,而是貨幣政策受制于匯率政策的結果。本來,固定匯率在很多情況下對發(fā)展中國家建立必要宏觀紀律約束不失為一種上選之策。但2003年以來中國遇到的新情況,是制造業(yè)生產率顯著提升和美國經濟與美元走軟。固定匯率機制迫使央行被動增發(fā)了大量基礎貨幣,當過多的貨幣未被對沖干凈,且得不到利率政策遏制時,在中國經濟體內就會累積起資產價格飆升與通脹抬頭的壓力。真正“過熱”的不是經濟增長,不是投資,也不是個別產業(yè)部門,而是貨幣總量過多。過多的貨幣在經濟體內“漫游”,沖到哪里哪里“熱”,去年以來終于沖進CPI。
目前全球包括中國在內,都希望美國經濟和美元走強,這是現(xiàn)實而明智的考慮。但也必須對美國經濟和美元在相當時間內就是強不起來做好準備。作為一個以服務業(yè)為主的發(fā)達經濟,美國的房地產和金融兩大部門發(fā)生了超越歷史經驗的嚴重危機,客觀衡量,可能不容易很快扭轉。美國經濟的長期走勢更值得注意,中國要有更全盤的戰(zhàn)略考慮。很可能人民幣將面臨的不僅是對美元升值多少的問題,而是從根本上脫鉤與換錨的問題。
中國要爭取獨善其身,中國也有條件獨善其身。中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內需潛力,所謂內需不足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收入分配問題涉及的不僅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更主要的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居民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不到一半,這個比例實在太低。中國不是1988年的日本,中國制造業(yè)產能龐大,面對國際市場升級空間廣闊,轉向為內需服務同樣潛力巨大。我國服務業(yè)還在初級階段,國人收入增加,時間成本增加,對“方便”的需求方興未艾,這都是服務業(yè)的機會。中國在能源方面也很有潛力。油價這么高,最不應該被嚇倒的是中國,因為中國能源消費中的70%是煤。中國還有糧食生產的潛力與機會。中國還有很多土地沒有經營好,原因之一就是糧價不夠高。將國際上的高糧價適當傳導給中國農民,增產潛力不會小。
目前有幾件事情需要當心,尤其CPI走勢還不那么可靠。價格管制下的CPI所揭示的信息不夠充分,不能真實反映通脹的情況。CPI沖到歷史新高,企業(yè)的成本壓力非常大,市場也沒法對企業(yè)有信心。所以,放松貨幣還是需要慎重。從長遠看,假如貨幣是法定不可兌換的貨幣,唯一的擔保就是政府的信譽,靠貨幣問題上的制度約束和自律來支撐。迫于短期壓力放松貨幣,對以后會有損害性影響。中國廣義貨幣與GDP的比例已經是世界最高的。累積的貨幣投放一定會對一般物價產生影響,對此不可存有幻想。
中國眼下維持了這么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卻還讓人擔心,真正問題是國民收入的大分配格局。居民家庭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走低,所以過去?!?”,現(xiàn)在就要?!?0”,否則就覺得很緊。經濟增長確實在減速,特別是減速分布不平均。過去增長迅猛的地區(qū)和行業(yè)(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出口部門的中小企業(yè))這次首當其沖。當前要把增長與通脹壓力放到一個盤子里來考慮。為抑止通脹,貨幣供給從緊,一部分增長速度降下來是合乎邏輯的。要警惕的不是減速,而是減速過快,要給中國這個快速猛跑的經濟巨人一個調整適應過程,給特別困難的地區(qū)和行業(yè)提供必要幫助。
至于通過改革可促進的經濟增長,更有巨大的可能性空間。比如減免進口稅費,促進更平衡的增長;開放民間金融服務,緩解中小企業(yè)融資困難;調整房地產的供求,改革征地制度,使房地產成為支持內需的一個主導行業(yè);開放糧食出口,用目前國際國內巨大的糧食價差刺激農民生產比用財政補貼要可靠和有力得多;以采礦權公開招標、保護供給能力來擴大中國煤炭供應。
總之,當前最重要的宏觀政策就是貨幣不要放松。必須堅持,同時用更靈活的結構政策和改革政策來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健康增長。
(作者周其仁,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原刊于《上海商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已有0位鳳凰網(wǎng)友參與評論 | ||
匿名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
作者:
周其仁
編輯:
hu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