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1月21日,花旗集團中國經濟學家彭星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稱,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勢頭,表明緊縮貨幣政策迄今沒有產生顯著影響,中國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控制通脹。 通脹仍是中國經濟中的首要風險。
以下為全文:
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勢頭,表明緊縮貨幣政策迄今沒有產生顯著影響,中國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控制通脹。通脹仍是中國經濟中的首要風險。
12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升,1月份繼續(xù)保持這一走勢。中國食品價格從12月中旬以來也出現(xiàn)大幅上漲。在農歷新年即將來臨之際,惡劣的天氣狀況再度挾持蔬菜水果價格上漲。受流動性過剩、工資及其它成本上升的推動,非食品類價格也出現(xiàn)上漲。因此,央行測算的通脹預期超過了2008年的峰值。
這些因素注定了12月份CPI的下降——從11月份的5.1%降至4.6%——將只是暫時現(xiàn)象。我們預計1月份CPI可能達到5.2%,上半年也會繼續(xù)上漲。
中國還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增長放緩,因而當局應當具備進一步緊縮政策的空間。自去年10月以來,央行已累計上調商業(y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200個基點,基準利率50個基點。進一步緊縮可能迫在眉睫。我們預計,今年央行將繼續(xù)上調準備金率,并加息100個基點。此外,中國也將利用人民幣升值來阻擋輸入型通脹。
但政府迄今仍把保增長放在比穩(wěn)定物價更重要的位置上。雖然貨幣政策立場已經轉向了“穩(wěn)健”,但廣義貨幣的目標增長率仍為16%。這等于回歸正常的貨幣創(chuàng)造步伐,但無助于吸收過去兩年已經注入的過剩流動性??偟膩碚f,目前的政策組合仍呈擴張性。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網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84458352)聯(lián)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